第十章 一曲飞歌称盛世,这,便是大唐!-《终极测谎:一首将进酒,盖压全网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但在苏铭的描述下。

    每个人却都仿佛对他的人生经历,拥有了一种洞若观火的清晰认识。

    那感觉,就仿佛亲自将陶潜的经历,给走了一遭。

    篱笆、院墙、野菊、南山。

    这一切的一切,都显得如此真实。

    可当回味过后,每个人却又都是发现,自己仍是坐在观众席上,从未离开过半步。

    为什么?

    为什么他的谎言,可以直击人心?

    为什么这种文字的力量,可以轻易的击碎时空,抵达到所有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?

    林怀南长身而起,惊骇莫名的望向苏铭,苍老沙哑的声音就像是被狂风扯碎的破布:

    “躲避战乱,隐居田园?逻辑上似乎没有太大瑕疵,但,这就是诗歌带给你们华夏子民的全部影响了吗?”

    “如果只有这些,我恐怕不能让你通过质……”

    苏铭笑着打断他道:

    “当然不是!”

    “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,后面……还有!”

    林怀南艰涩的咽了一口吐沫,脸上虽装着不信的模样。

    但在心底深处,却仿佛有一个声音告诉他。

    仅仅是苏铭所描述的这一个陶潜的事迹,就足以说明,诗歌确实对整个华夏,都有着无比巨大的影响力。

    这就已经足以回击,他最初的质疑了。

    然而。

    这样的例子。

    还有?

    很快。

    苏铭就继续道:

    “正如我之前所言,除了时代大环境对诗歌的创作者有所影响之外,个人的经历,也决定着诗篇的情绪起伏。”

    “盛唐诗人李白。”

    “天宝初年受玄宗赏识,被盛邀入宫做官,然,李白生性狂放,不愿进入朝堂与贪官污吏们沆瀣一气,当下大笔一挥,写就了: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千古名篇。”

    “然,天予不取,必受其咎,数年后,李白因牵扯党争遭贬,人生经历了大起大落,心灰意淡之下,却又写就了: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绝世佳作。”

    “通过这两首诗便可看出,即便是同样一名诗人,在心境不同时,所作的诗篇韵味也不尽相同。”

    “并且!”

    “即便是同样一个题材,心境变化,落笔的韵味也有所区别,就拿月亮来说。”

    “得意时,李白可以‘俱怀逸兴壮思飞,欲上青天揽明月’。”

    “失意时,他却又可以‘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’。”

    好一个自称臣是酒中仙!

    好一个与尔同销万古愁!

    得意时,尽显狂骄。

    失意后,借酒消愁。

    短短几句话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