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华夏!” …… 书桌,电脑,咖啡。 当苏铭开始默写诗词时,他的身后,早就站满了教科委的院士。 所有人都想看看。 苏铭的才情,到底能支撑他编写多少首古诗。 十首? 二十首? 亦或者是……三、五十首? 很快。 苏铭就在电脑屏幕前,敲下了他的书目总纲: 《幼儿唐诗三百首》 “……” 如果不是个人修养实在太好,这些院士,真的要骂娘了。 三百首? 你把能碾压“对联文化”的瑰宝,当什么了? 菜市场的烂萝卜吗? 而且。 三百首就三百首吧。 你干嘛要在前面加个“幼儿”两个字啊? 这确定…… 不是在侮辱整个玄国文化界吗? 就在所有院士,心中都感到意难平之际,下一刻。 随着光标闪动。 苏铭的第一首诗作,也正式出炉了。 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” 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 短短四句。 却看得在座所有院士,都是双目一亮。 “朗朗上口,意味悠长!这……是难得的佳作啊!” “虽然只有短短四句,但这其中蕴含的信息量,却多到爆炸!” “时间,地点,人物,故事,区区二十字,居然直接就在所有人面前,铺就了一幅月下旅人的绝美画卷。” “初听不识其中味,再听已成诗中人!这意境,实在是高!” 一众院士赞不绝口,只有周清源皱眉思索了良久,才小心翼翼问道: “苏铭,敢问这首诗的名字是……” 单从这首诗的构境上看,此篇绝对是上上的佳作。 不过。 如果要把它编入教材,却还是需要一个符合诗意的名字。 不说太高大上吧,起码得朗朗上口才行。 闻言。 苏铭键盘轻敲。 很快。 《静夜思》唐李白 这几个字,就出现在了众人面前。 静夜思…… 这诗名,简直绝了啊! 看到这三个字,所有人心中,都涌起了一种“画龙点睛”的绝妙之感。 而不待这些院士从震撼中回过神过来。 下一刻。 苏铭的第二首诗,也已经宣告完成。 “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” “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” 夜来风雨声… 花落知多少… 口中默默吟诵着这两句诗。 所有人都仿佛穿过岁月,来到了一个落满樱花的小院。 院门轻开。 一位诗人悠闲的走出门外,一边自在的伸了个懒腰,一边品着香茗。 望着满院的落花,诗人也只是在惊诧之余,就随口吟出这首名篇。 悠闲,恬淡,素雅,自得。 同样的短短二十个字,但这首诗的心境,已与之前一篇,大为不同。 “从文风上看,这两首诗,显然不是出自同一位诗人所作。” “如果苏铭没有说谎,那么他口中的那个华夏,可真是人才济济啊!” “无法想象,除了李白之外,那个世界,竟还有人有着同样的才情!” 很快。 苏铭给这首诗的署名,便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。 《春晓》孟浩然 “春归之时,光晓自夜而生,崖头之南,江流浩然而放……” 周清源赞不绝口的点头道: “诗名好,作者名,亦好!” 不待其他人回过神。 苏铭笔耕不辍,很快,便又是一首五言律诗,挥就在了屏幕之上: 《登鹳雀楼》王之涣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