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这种注重典故、骈骊对仗且又音律工整的“新颖”文字形式,刚一映入杨辰眼帘,便立刻让他再次涌起了一种惊为天人的膜拜之感。 虽然四十二年前,随着勇王墓的重见天日,考古学家也在墓室的陪葬品中,发现了少量的“文言文”竹简。 但截止到今日,能够被大众所熟识的“文言文”,其实也不过就千余字而已。 而在这千余字中,被破译出来的正确文字排列组合,更是仅有不到一百来对。 可如今。 后台显示的这部《三国演义》,不能说从头到尾使用的都是文言文吧,但其中所占的篇幅,起码也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! 这要说不是哪位“古语言研究专家”给出的文稿,杨辰自己都不信。 “总编,这部作品的内容也很精彩,虽然只有一万多字,但因为是文言文书就,其正文中所蕴含的信息量,远比同等篇幅的白话文要高,故事性紧凑度也更强!” 妖风虽然职位不高,但审稿的眼光却相当犀利。 即便面对文学素养极强的总编,也敢于大胆直抒自己的见解。 “好,我这就拜读。” 杨辰头也不抬的颔了颔首,目光片刻都不愿离开屏幕,专注之下,他甚至都忘了给自己搬张椅子,就这么全程弯着腰拜读起了苏铭的“大作”。 时间飞快流逝。 也就三分钟不到。 杨辰便已然把这短短一万余字的稿件,尽数收入了眼中。 “情节曲折、立意高远……” 杨辰长长吐了一口气,拍着大腿道: “你们发现了吗,这部作品似乎摒弃了以往小说,那种专一刻画某位主角的固有写作套路,转而采用了一种俯瞰全局的开创性手法,短短万余字,就出现了不下七、八十个角色。” “而尤为难得的是,这近乎上百名角色,每个人都是寥寥数语之间,便被作者竖立起了无比鲜活的立体形象……” “就比如说十常侍这一群像配角,普通作家要塑造的话,没有两、三千字,根本就不可能让读者把这十位宦官的性格区分开来,但做到这一切,眼前这位大师,却只用了不足百余字就让我们看到了张让的奸诈、蹇硕的阴险,以及曹节的隐忍……嘶!” 说到这里。 饶是杨辰阅文无数,仍是被苏铭那几近通玄的笔力,给惊得倒吸了一口凉气: “这位作者胸中所藏的沟壑,恐怕已经不能用普通的文豪或大师来形容了!” “如果一定要给这位作者的才华找出形容词,我只能说是……” 杨辰目光扫视全场,兴奋的眼神,时不时射出一抹崇敬的神采: “妖孽!” “纯纯的妖孽!” ……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