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镯子(一)-《昌南玖事》
第(2/3)页
“呐,刘菁菁今天在家。”小阿玖伸出稚嫩的手指,朝正坐在拖拉机上的外婆戳了戳。
虎妈刚想继续说,被外婆打断:“虎妞,就让毛呢和你一起去吧,他现在和你熟哩。”
跟着虎妈到昌南小镇北市的菜市场去买东西,虎妈说是去买“具牛”,过年好腌腊肉,腌完腊肉她就回老家。
小阿玖呢,出来就是为了吃那里的冰糖葫芦,赖在摊前不走,又哭又闹,说什么也要买一串。
虎妈从宽松的肥裤脚里掏出一个破烂不堪的皮质钱包,左顾右盼,说:“老板,给我拿两串。”
小阿玖一眼认出,那是虎妈晚上天天抱着睡的那破皮包!
按照平常,虎妈是肯定不给小阿玖买的,和卖糖葫芦的老板客套两下就走了,今天也不知怎么了,破天荒的买了,还买了两串,一串递给小阿玖,另一串小心翼翼塞进宽松的肥裤脚里。
她的那条恶心的大黑棉裤,那么厚,那么肥,裤脚绑着。
别人偷偷告诉过外婆说,现在的老妈子很会偷东西,她们偷了米就一把一把顺着裤腰装进裤兜子,刚好落到绑着的裤脚管里,不会漏出来,外婆开玩笑的回应道:“我还巴不得她装哩。”
小阿玖在想,虎妈的肥裤脚里,不知道有没有我家的白米?
刚刚白嫖得到冰糖葫芦,小阿玖屁颠屁颠的紧随其后,“回老家干嘛啊?”
虎妈一脸洋溢着幸福,回答道:“我还要回去照顾小妞子,小虎子哩。”
“虎妈,你可以把小虎子接过来啊,我可以和小虎子,小妞子玩,热闹极了。”小阿玖一边舔着冰糖葫芦,一边忙着问。
虎妈犹豫着什么,说:“不行的。”
继续追问:“是因为小虎子要上学吗?”
“不是的,是因为你叔叔腿脚不好,小虎子要在在里照顾叔叔和小妞子。”虎妈蹲下身,伸出另一只手摸着,并不想继续谈论这个话题,起身便加快脚步。
大黑棉裤里冰糖葫芦一荡一荡,就像西游记里的黑山狗熊一样,显得格外滑稽。
干树枝子上有几只乌鸦,小巷胡同里没什么人。
虎妈正低头嘴里念叨着,准是在算她今天一共买了多少钱的东西,好跟外婆刘菁菁报账,她没注意走路,走到一死胡同里。
小阿玖本来跟着虎妈身后,光顾着吃冰糖葫芦,竟也忘记走路没留神已经走到了秦家酒楼。
”很早以前,有一秀才赶考,途中遇到一拆字打卦的。 拆字打卦的对秀才说:“你的气色不好,怕……。”
秀才问:“怕什么?”“名……落……。”没等 拆字打卦的说完,秀才信心十足地说:“不可能!《四书》《五经》吾记熟,面对八股又何愁,此去赶考孑然身,中举簇拥高人头。……”
秀才正说着,一只麻雀从秀才头顶飞过。秀才觉得脖颈里不对劲儿,伸手抹了把,仔细一瞧,原是一点麻雀稀粪。
拆字打卦的“嘿嘿……”一笑:“头上沾染麻雀粪,运气倒霉白用功,若是不信请去考。中举只是一场空。”
接着 拆字打卦的又说:“我曾祖父、祖父、父亲都是吃这碗饭的,我六岁就学 拆字打卦的,到今天不多不少已经 拆字打卦了八十年零八个月九天了。到我这里的人无计其数,百算百准,句句到位。
你看,这方圆百里我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。他们称我是‘‘不说半句空话的能算子。’“ 拆字打卦的边指着身后悬挂的 ‘‘不说半句空话的能算子 “条幅,边把自己吹嘘的神乎其神,玄而又玄。
拆字打卦的说完怕别人看见悄悄碰了下秀才的胳膊肘,伸出两个指头,暗示秀才拿点银子来就能……。
秀才想和这 拆字打卦的再周旋一番,又怕耽搁了考取功名的机会,便匆匆上了路。
半年后,秀才考取功名中举,在原地做了官,把拆字打卦的带上大堂:”抬起头来看我是谁!“
拆字打卦的抬头仔细看了一番,原来是半年前赶考的那个拿不出一文银子的穷秀才。而今成了官老爷,端坐大堂之上威风八面,说:”老爷:我有何错?“”为何胡言乱语,诓骗百姓?“
拆字打卦的做了亏心事,心里自然心虚胆怯说:”我错了,那条幅是我自己给自己写的,不说半句空话的意思是只有半句话是真的其余全是空的。“”大胆妄为,从实招来!“”是、是、是……还有一错:就是那麻雀粪是我早已放在口袋里准备好的浆糊。
那天,看你是赶考的秀才,想必你身上定有银子,诓骗你一下。趁麻雀飞过,你扭头向上看时,我抠了点浆糊弹到你脖颈上了。我该死!我该死!……“能知错认错改错本官就不追究你以前错了。
回去择正当职业发财吧!””今后要走正路、发正财,不是正道财难来!“拆字打卦的说完,拔腿回家了。”
说这话的人他盘腿坐在秦家酒楼长板凳上,桌上摆着一叠烤焦的花生米,还有二两白酒,嘴里不停吧嗒吧嗒讲述着。
周围的人一层围着一层,很显然他们都不是来听故事的,毕竟三百六十天里,他就重复讲过百来次。
这个青年身材高大,青白脸色,一部乱蓬蓬的黑发,伤痕累累,这一处刮伤裂痕,那一出棍痕发紫,一年四季穿着虽然都是长衫,可是又脏又破,似乎十多年没有补,也没有洗。
青年往嘴里丢了一颗花生粒,咪了一口白酒,一脸满足:“这就是我的祖先,四十岁中的举人,第二年就当了知县。”
人群中出现质疑: “李半仙,你当真是秀才的后代啊?”
青年又往嘴里扔了颗花生米,有些不乐意: “不废话。”
到了响午,秦家酒楼的人越来越多,来观看李半仙的在五六圈外又围了五六圈。
质疑声不断:“那你是秀才吗?”
青年咪了口白酒,顿时面红耳赤,有些着急,拍着胸脯大声呵斥:“我,三岁识千字,五岁背唐诗,七岁熟读四书五经,八岁时精通诗词歌赋,你说呢?”
第(2/3)页